Search


芋頭與吃

還記得小時候,被爸媽拎著上隱匿在街角一隅、絲毫不起眼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芋頭與吃

還記得小時候,被爸媽拎著上隱匿在街角一隅、絲毫不起眼的家庭式日本料理店,整頓飯接近尾聲前,每個人面前總會出現一小碗的芋泥,拌進了日式美乃滋,灑上大把的花生碎,那美好的童年味道至今仍時時印現在腦海。

父系家族是來自屏東麟洛的客家人,舉家北上搬遷高雄後,時不時,阿嬤拿得幾顆芋頭,處理好前置,將芋頭刨粗絲,用豬油同蝦米和油蔥爆炒,偶爾吃得好一點會加進豬肉,結合在來米漿,蒸炊成粿,後乾鍋煎烙,直到表面微酥金黃。又另一吃法,係直接將芋頭切粗條,用蝦米油蔥爆炒後,下大把蒜苗,續加入水悶煮,芋頭釋放出澱粉讓汁水達到天然勾芡的效果,拌飯同食,雖家常簡單,但味道極好。

母親則是源自台南地區的閩南家族,冬季烏魚大出時,鮮美的烏魚芋頭米粉常常是暖心暖胃的心頭好。而我們家也是「冷凍芋仔」的愛好者,常常跑小攤試甜水,每每回台南,總希望能撥空,繞進市區國華街西市場內的江水號吃碗有芋泥的八寶冰,他們的熱芋泥實在太銷魂,吃完如果店家有額外的量可賣一定打包一大份帶回高雄,加冰鮮奶吃。

說到芋頭吃法實在太多,芋頭西米露、芋丸、用芋頭做的洋芋片,高雄不二家的芋泥蛋糕……等。 辦產地餐桌時,現採的小山芋經水煮、剝皮後沾著蒜頭醬油吃鮮腴甜美。照片中則是高雄市鹽埕區阿綿手工麻糬的米點心「紫米貝殼」,在綿密飽滿的芋泥中騰入用紫糯米和甜龍眼乾做的米餡料,獨自走進大溝頂巷內,坐下來,慢慢的吃完,配上一杯店裡準備的阿里山冷茶,享受一段不被打擾的旅行時光。

#雄好呷


Tags:

About author
著作 | 2016.07《大澳:在澳洲740天的人生公路上,我與自己分開旅行》 2015.02《雄好呷:高雄111家小吃慢食、至情至性的尋味記錄》(十刷增訂版) 2015.01《尋味高雄》( 雄好呷簡體版 ) 2013.07《雄好呷:高雄101家小吃慢食、至情至性的尋味記錄》 2010.06《西島撕落:花蓮換工度假178天》 2007.04《上帝的黃金積木 埃及》 2006.03《我的裸体小北京ㄦ》 . 殊榮 | 2015年 《雄好呷》獲西語系最大規模國際書展的瓜達拉哈拉書展選書。 2015年 《雄好呷》連續第二年獲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選書。 2014年 《雄好呷》獲全世界最大規模國際書展之一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。 2010年 《西島撕落》出版、是台灣第一本深度撰寫島內打工度假之旅行書。 2007年 《我的裸体小北京ㄦ》設計獲台北國際書展金蝶獎「亞洲區新人獎─封面設計大獎」入圍。
- 著作《雄好呷:高雄111家小吃慢食、至情至性的尋味記錄》( 2013出版 / 2015年增訂 / 2016.01十刷 _購書點選下方連結 ) - 高雄/高雄以外台灣小吃美食分享 - Instagram:1982rogi - 連絡我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